歷史文化
我和沙湖有個約會
那是一個難忘的夏天,,應寧夏新聞網(wǎng)之邀,我來到心儀已久的寧夏,,參加全國網(wǎng)絡媒體寧夏行活動,,體驗“塞上江南”的風土人情,,感受寧夏兒女牢記囑托、實干興寧,,走好新的長征路的豪情壯志和鏗鏘腳步,,也切身感受六盤山,、賀蘭山及黃河流域生態(tài)治理保護的時代脈動,目睹寧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來寧夏之前,,沙湖在我心中一直是個遙遠而又神秘的憧憬,一直期待與她的約會,。善解人意的東道主,,還真的安排了去沙湖采風的行程,令我產(chǎn)生無盡遐想,。
記得去沙湖采風的那天,,正值8月初的酷暑天,驕陽似火,,熱情地迎接我們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媒體人,。“七下八上”時間段被稱為“三伏天”“桑拿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我們山東就是這樣的天氣,,“悶”不堪言,。一到寧夏,頓覺清爽通透許多,,甚至有點干燥,。但來到沙湖景區(qū),剛來時的干燥感竟神奇般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想,,這或許是這汪湖水的恩賜吧?
沙湖之旅顛覆我想象的,,遠不止這一點。
我們從銀川來到沙湖,,一路看到的不是大漠孤煙,、荒涼沉寂,而是滿眼綠意,、生機盎然,。剛到沙湖景區(qū),我就被以一只展翅騰飛的白天鵝為主造型的大門和門前美麗新穎的鮮花造型所吸引,。平時不愛留影的我,,特意請媒體朋友幫我拍照留念。甫入景區(qū),,甬路兩旁是垂柳,、松樹等綠化樹種及綠茵茵的草皮,,處處樹影婆娑,綠意涌動,。沒走多遠,,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綠水頓時濕潤了我們的心境,,這便是聞名遐邇的沙湖了,。我們乘坐汽艇,飛一般離岸而去,,耳畔呼呼生風,,眼前是一望無垠、波光粼粼的碧水,,水天一色到處可見雄渾巍峨的賀蘭山,,身邊不時閃過錯落有致的一簇簇蘆葦,一群水鳥脆鳴著在頭頂伴飛,,汽艇后激起一串串雪白歡快的浪花……
在碧綠的湖水和蘆葦映襯下,,對岸金黃的沙漠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碧綠和金黃成為沙湖最鮮明的底色,。沙湖地處黃河“幾字彎”不遠處,,水和沙在此相遇,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泥沙俱下的黃河水,。而呈現(xiàn)于眼前的清澈通透的湖水,,再次顛覆了我的認知。適逢舉辦沙湖國際水上運動旅游文化節(jié)暨沙湖杯帆船邀請賽,,令人眼花繚亂的水上表演項目,,湖面上隨風而動的點點白帆,飄于半空,、色彩斑斕的熱氣球,,人頭攢動的岸邊碼頭和沙漠樂園,百鳥翔集的鳥島,,昭示此地是風景秀麗,、業(yè)態(tài)多樣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這里既有大漠戈壁的雄渾壯闊,,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的含蓄秀美,,沙漠與湖水比鄰而居,自然景觀獨特,,不愧為鑲嵌在寧夏平原上的“塞上明珠”,。
據(jù)介紹,沙湖原本是銀川平原西大灘的一片碟形洼地,,1952年引黃河水,,水量不斷增加,,最終形成面積達1萬畝的淡水湖,原稱“前進魚湖”,,1989年被命名為“沙湖”,,沙湖旅游區(qū)由此誕生。2007年,,這里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經(jīng)過多年的系統(tǒng)治理和生態(tài)修復,沙湖水質(zhì)顯著提升,,吸引了130多種鳥類棲息繁衍,,成為西北的“鳥類天堂”,中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如今,,沙湖已成為全國文明旅游風景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中國十大魅力濕地,、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等。正用它四季變換的景致,,書寫著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動人故事,,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踏入這片神奇的土地,沉醉在它永恒的魅力之中,,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詩畫家園,。
沙湖的美麗蝶變,是賀蘭山生態(tài)修復治理的一個縮影,。在寧夏,,這樣的生態(tài)建設事例還有許多。寧夏兒女正聚焦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zhàn),,奮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先行區(qū),。通過建設大生態(tài)的一系列“組合拳”,如今的“塞上江南”,,水更清,、山更綠、天更藍,,一幅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越畫越美。
千里之外,,我在心底暗暗發(fā)問,,什么時候,能和沙湖再次約會,?(李守亭)